足球博彩app

您所在的位置: 足球博彩app  >  师资队伍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  教授

师资队伍

汪信砚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8-18


姓名:汪信砚

性别:男

职称:教授

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办公室:振华楼B507

接待时间:周三下午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简 介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足球博彩app 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入选教育部、中宣部、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多项高层次人才计划,兼任第七届和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杂志社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在海内外出版著作和教材30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40多项。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导论

  研究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专题研究、论文课


主要论著或代表作

主要著(译)作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汪信砚、周可、刘秉毅著,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修订版,收入“人民文库”第二辑),汪信砚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汪信砚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汪信砚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尼克·奈特著,汪信砚、周可译,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汪信砚主编,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汪信砚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李达论著和思想研究》,汪信砚主编,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李达全集》(20卷),汪信砚主编,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李达年谱》,周可、汪信砚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文本:本体论地位、同一性、作者和读者》,乔治・J.E.格雷西亚著,汪信砚、李白鹤译,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汪信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范式的追寻——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汪信砚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汪信砚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汪信砚论文选》,汪信砚著,中华书局2009年版。

《科学:真、善、美的统一》,汪信砚著,中华书局2009年版。

《文本性理论:逻辑与认识论》,乔治・J.E.格雷西亚著,汪信砚、李志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陶德麟、汪信砚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汪信砚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科学真理的困惑与解读》,汪信砚、肖新发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科学价值论》,汪信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科学美学》,汪信砚著,浙江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台湾淑馨出版社1994年繁体字版。

《认知的两极性及其张力》,王宏维、汪信砚著,浙江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台湾淑馨出版社1994年繁体字版。


主编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导读》,汪信砚主编,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汪信砚主编,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陶德麟、汪信砚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主要论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

《从“消灭哲学”到“消灭劳动”——马克思主体性原则的逻辑演进及其真实指向》(第一作者),《天津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4年第15期全文转载)。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贡献》,《哲学研究》2023年第9期。

《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0期主体转载)。

《青年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批判及其理论效应》(第一作者),《哲学动态》2023年第5期(《新华文摘》2023年第19期全文转载)。

《百年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出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22年第14期全文转载)。

《个体与共同体:马克思阐释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对基本范畴》(第一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2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21年第23期全文转载)。

《陶德麟对李达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思想接力》,《哲学研究》2021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6期主体转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题》,《光明日报》理论版2021年1月11日(《新华文摘》2021年第8期全文转载)。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拓荒者——李达哲学思想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哲学”专栏2020年10月12日。

《中国文化走出去:意涵、目的和路径》,《江淮论坛》2020年第3期(《新华文摘》2020年第19期全文转载)。

《爱智求真与现实关怀的高度统一——陶德麟哲学思想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哲学”专栏2020年6月1日。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审思》,《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1期主体转载、《新华文摘》网络版2020年第23期全文转载)。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经典表述的考辨》(第一作者),《哲学研究》2019年第6期。

《<李达全集>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李达全集>主编汪信砚教授访谈》(第一作者),《江汉论坛》2019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2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真意涵》,《社会科学辑刊》2018年第6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19年第13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哲学研究》2018年第1期。

《价值共识与和谐世界》,《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从全球资本主义到世界社会主义——萨米尔·阿明思想评析》(第一作者),《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3期。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感性活动概念》(第一作者),《江海学刊》2017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1期主体转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对象和主体》,《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3期全文转载)。

《认祖归宗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哲学研究》2016年第5期。

《马克思宗教本质观的六种解读之辨析》(第一作者),《求是学刊》2016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8期主体转载)。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5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

《<唯物辩证法大纲>所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风格——纪念<唯物辩证法大纲>成书50周年》(第一作者),《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10期。

《从“类本质”的“人”到“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思想转变时期的两部重要著作中对“人”的规定之比较》(第一作者),《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哲学动态》2014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6期主体转载)。

《马克思的哲学观——论马克思对于哲学本身的思考》(第一作者),《哲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中国哲学传统的三重变奏》,《学术月刊》2013年第9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8期。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21期全文转载)。

《李达哲学探索的独特理论个性》,《哲学研究》2011年第12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江汉论坛》2011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3期全文转载)。

《李达开创的学术传统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统一性》,《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全文转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 惟有源头活水来——读<陶德麟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7期。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关于如何走出当代全球化困境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期主体转载)。

《什么是哲学——从人文学科的视角看》,《哲学研究》2009年第11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8期。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分野》,《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6月16日(《新华文摘》2009年第18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辨误》,《哲学研究》2008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期主体转载)。

《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8年第2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

《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探析》(第一作者),《红旗文稿》2007年第2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致思方向》,《江汉论坛》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7期全文转载)。

《反对教条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6期。

“Globalization and Common Human Interests”,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第二十一届世界哲学大会文集》第4卷《哲学人类学》),published by the Philosophical Society of Turkey, Ankara,2006.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理论建设》,《求是》2006年第8期。

《论恩格斯的自然观》,《哲学研究》2006年第7期。

“Idéal Moral et Economie de Marché”,Utopie Critique, No. 35, Fourth Quarter, 200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全文转载)。

《反对教条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主体转载)。

《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

《视野·论域·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的三个方法论问题》,《哲学研究》2003年第12期。

《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回顾·反思·前瞻: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动态》1999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

《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与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12期。

《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

《从系统论看内容和形式范畴》,《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


主要科(教)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2023-20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2018-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滚动支持项目,2014-20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2010-20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2004-20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社会稳定理论研究”,1999-200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方法论问题研究”,1996-1999。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项目“李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本研究”,2014-2019。

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2010-2015。

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四大融合’的复合型哲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1-20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2018-2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方法问题研究”,2010-2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08-2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2001-2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价值论”,1992-199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真善美的统一”,1990-1992。


社会兼职

  第七届、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

  国家教材委员会思想政治审议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杂志社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

  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副会长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

  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


获奖情况

主要科研获奖情况

教育部第九届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4。

教育部第八届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

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

中宣部全国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1。

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2007。

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

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

第九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

湖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

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

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

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

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2002。


主要教学获奖情况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负责人),2020。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负责人),2018。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负责人),2016。

国家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20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论文指导教师,2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论文指导教师,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论文指导教师,202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论文指导教师,2009。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5。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1。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7。


获教师奖情况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9。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11。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92。


入选人才计划情况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4。

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05。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2002。